小学课文学过唐代虞世南的《蝉》“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。古代学问认为蝉生在泥土中,蜕变后攀于枝头远离浮尘,餐风饮露,是可谓出淤泥而不染,多用其比喻人清高、高洁的品德。另外,蝉有“蜕变高鸣”的属性,在科举中第、升学晋升时带有得中高第的寓意。因此古人会把蝉的图案刻画在器物上,也会雕成玉蝉、木蝉等吉祥之物佩戴在身上。现在人们对这没有太多的讲究,结合古今,我倒生出来一个有趣的歪点子:如果能和知了猴进行一次谈判,让它在高考之前爬出地面,那么考生在考试前夕到夜市来一盘炸知了猴饱腹,便为极好。一是知了猴含有丰富的氨基酸、蛋白质及微量元素,适合考前补充能量;二是还能取伏久飞高,中第高鸣之意,如此便可一举两得,两全其美了。(薛晨腾)